「藏。器」邱玉錡 柴燒陶個展

「藏。器」

邱玉錡柴燒陶 展

2014年11月01日∼2014年12月28日

  "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"恰如此次展覽所邀請到的陶藝家-邱玉錡創作之路的堅持與期許。邱玉錡的工作室,是從喧囂的道路中,彎入的一處僻靜空巷裡,屋前曬著剛洗過的泥土,推開大門,屋內是杉木包覆而成的工作室小巧而溫馨,工作桌上有等待修坏的龍罐、樸拙活現的獅子茶倉,牆櫃上陳列著線條流暢雅致的柴燒長頸瓶,極具個人特色。她表示任職鶯歌陶瓷博物館時,發現到柴燒自然落灰的靈動變化,完整呈現作品本身素樸的美感,因此著迷,於是從挖窯基開始,一磚磚親手砌築柴窯專注研究,享受從頭到尾拼手砥足的創作生活,其創作每件作品是由洗土開始,自己配土、揉土、拉坏、捏塑、燒窯,不間斷的反覆鍛鍊,才有純熟的手藝,達到她追求的境界,這些慢慢的過程是她的日常,也是心性的一種修煉。

 

因緣。承襲

  邱玉錡出身傳統農家,高中時主修雕塑,17歲開始進入陶藝世界,一次機緣巧合下開始學習傳統技藝。當時傳統技藝日漸式微,憑藉對它的熱情,選擇鑽研並堅持從學徒做起,白天在陶瓷工廠設計圖案,晚上學習拉坏與擠坏等技術,先後追隨不同專長的老陶師習藝。從仿古花瓶製作開始,也學習福州式手擠坏與傳統工具製作,有感於自身對陶藝知識的追求,考取國立台灣藝術大學,工藝設計系主修陶瓷,期間持續學習傳統陶技法不曾中斷,作品屢獲肯定,經常受邀於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、相關院校擔任技藝教學老師,為少數大石回、小石回均能勝任之女性專業藝師。2011年受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邀請,策劃出版「手拉坯技法」叢書,將所習之傳統技藝、精神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記錄為冊,拓寬了推廣傳統陶技藝的界限,持續為技藝傳承盡一份心。

 

真實。美感

  對邱玉錡來說,自然純熟的手藝僅是陶藝創作的基石,如何藉由不間斷的反覆製作,來呈現泥土與造型的樸實、自然,是最重要的課題,她認為「做陶的本質是給人們使用,貼近於生活的真實美感,才是追求的目標。在我的認知裡我所創作的作品,是讓使用者生活更加幸福,同時傳遞出藝師手作的信念與態度,尤其在現今講求效率的生活步調中,單純的物件更能傳遞出真實的價值」沒有繁複迂迴的理念與裝飾,讓作品由內而外完整傳達。60年代末出身的邱玉錡承襲了傳統藝師的技術與態度,專注的把一件事情做好,加上自身美學涵養與藝術背景,重新詮釋傳統藝術、賦予舊器新生的意義,不僅個人風格明顯、識別性強,細膩的美學、紮實洗鍊的手藝,深獲藏家肯定。展覽期間舉辦分享講座,邀請邱玉錡老師與觀眾分享傳統陶技藝與她的創作美學,觀眾除了欣賞柴燒陶與認識傳統技藝之外,還能藉由創作者的分享增加對於作品不同觀點,延續應用於自己的日常美學中,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共賞!

 

圖文刊登於陶藝雜誌NO.84


「藏。器-邱玉錡柴燒陶個展茶會與活動」

11月01日(六) 下午2:00

藏。器-開幕茶會

11月15日(六) 下午2:00∼4:00

傳統陶創作之路 / 邱玉錡 老師 / 預約參加

11月29日(六) 下午2:00∼4:00

傳統陶工具介紹與製作/ 邱玉錡 老師/ 預約報名

(限15名名額已滿)

 

預約專線:02-2670-1000 藝廊

(預約開放時間10:00∼17:00)


策展 New Exhibition  策展 Past Exhibitions WU Gallery 藝廊